校友工作办公室
对外合作

对外合作

华中师范大学与四川凉山州展开全面合作

时间:2016-08-05  来源:     作者:  编辑:管理员   点击:

7月21日至23日,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一行15人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调研,展开全方位合作,打响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

7月21日下午,马敏、杨宗凯一行在车上听了凉山州政协主席邓显祥介绍彝海结盟的历史。其中,“彝海结盟纪念碑”是为纪念1935年5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时刘伯承司令员与当地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歃血谋誓结为兄弟的历史事件而立,是在红军长征过冕宁暨彝海结盟七十周年时修建的。

马敏认为,我们必须时刻牢记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铭记当年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汉彝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牢记少数民族同胞对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切实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进一步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进一步发扬民族团结精神,共同携手,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凉山而努力。

7月22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冕宁附属中学暨灵山索道等十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冕宁县新区举行,这标志着华中师范大学与冕宁的合作办学正式拉开序幕。马敏、杨宗凯等出席,州政协主席邓显祥宣布华中师范大学冕宁附属中学开工,州委副书记苏嘎尔布出席并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冕宁附属中学建设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近3个亿,建设工期两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综合楼、实验楼、行政图书中心、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和食堂以及附属设施,在校生规模可达100个班5000人。该学校将通过运用华中师范大学及第一附属中学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办学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发挥冕宁综合资源优势,创办一所独树一帜、特色鲜明、改革创新、质量优异的创新型实验学校,办学三年,办学质量进入凉山州优秀学校行列;办学五年达到四川省级学校标准,社会认可度高,成为四川省现代教育改革创新基地、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教师教学培训基地,为冕宁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杨宗凯说,去年底,华中师大与冕宁县已签订了校县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初,冕宁县的50余位中小学校长在华中师大参加了高级研修班;华中师范大学冕宁附属中学建成之后,将会是冕宁县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为这里的孩子们提供一个环境幽雅、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山里的孩子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重新搭建起新一代冕宁人茁壮成长、建设家园、报效祖国的人生梦想。希望工程承建单位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严把工程质量关,真正把华中师范大学冕宁附属中学建成一个质量过硬、标准一流的优质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苏嘎尔布在致辞中说,通过校地双方的共同努力,华中师范大学冕宁附属中学正式开工建设,这不仅是冕宁县的一件喜事,也是凉山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华中师大冕宁附属中学的开工建设,必将为凉山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增添新的动力。他希望冕宁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抽调精兵强将,制定周密计划,倒排工期、正排工序、挂图作战,把这一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希望华中师大发挥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把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办学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凉山来,将冕宁附中办成一所办学水平高、民族特色鲜明,现代信息技术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型素质教育学校,建成高等学府帮扶民族地区教育的典范。

7月22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与凉山州在西昌签署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出席并讲话。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州政协主席邓显祥,省政协教育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席晓艳出席。州委副书记苏嘎尔布主持。

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互利双赢”的原则,以人才培养为基础、项目合作为纽带,在人才培养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作对接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建立长期、全面、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更好地发挥华中师范大学学术成就、社会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共同推动凉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林书成说,推进凉山追赶跨越发展、决战全面小康,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签订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正式迈入全方位战略合作新阶段。我们将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原则,进一步加强在联合办学、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发展共赢的合作新模式。他希望华中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结合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和重大课题研究,比如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等,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决策咨询服务、课题研究、信息共享、干部培训、特色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校地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共同谱写互利共赢、携手合作新篇章。

马敏指出,作为教育部直属的综合重点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和对外合作,以“贴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目标,发挥学校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去年以来,华中师范大学在凉山就教育信息化运用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欢迎,有力提升了当地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将以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为契机,深化双方在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共同办学、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智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全力将华中师范大学冕宁附属中学打造成为一流名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新贡献。

7月23日上午,由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华中师范大学和凉山州共同举办的“教育文化均衡发展与凉山彝族地区精准扶贫”学术研讨会在西昌召开。州委副书记、州长罗凉清,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致辞。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州政协主席邓显祥出席。

罗凉清说,凉山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社会历史的因素,也有自然条件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缺失信心与斗志,缺乏知识与技能。脱贫攻坚重在扶志、贵在扶智,只有“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才能激发内生动力,稳定长远脱贫。此次研讨会召开在凉山全力脱贫攻坚之际正当其时,与会的各位专家都是教育文化领域的权威,通过此次研讨必将为我州教育文化扶贫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马敏说,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面贯彻实施的第一年,全国上下已形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广泛共识,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探索也蔚为大观。凉山彝族地区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为一体,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备受瞩目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教育落后、文化积弱是凉山彝区深陷贫困的关键原因,教育与文化扶贫既是实现脱贫攻坚短期目标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彝族地区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能从教育与文化的角度深入探索凉山彝区脱贫攻坚的困难与对策,讨论国家主导下社会各界特别是高等学校参与凉山彝区精准扶贫实践的可能形式与有效途径,为相关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马敏指出,华中师范大学校一直重视发挥大学的社会功能,积极参与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事业。比如华中师范大学在西昌民族中学建设“适切、实用”的双轨课堂教学系统,提升该校彝族语与汉语双语教学质量,并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云平台解决传统教师向数字教师的转型问题。在盐源县泸沽湖镇小学建设教育信息化示范系统,让华师附小、附中及其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辐射到边远山区。这些探索得到了凉山教师和学生的极大欢迎,反响强烈。通过这次双方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后期在基础教育上的合作还要继续加强,比如在偏远的布拖县进行幼儿园共建工作等。我们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做实做好与凉山州的全面合作,加强与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的有效途径,弘扬大学的社会责任、社会担当,为彝区脱贫攻坚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宗凯做了题为《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报告。他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以及针对凉山州教育精神扶贫的几点建议。杨宗凯的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尤其受到凉山州负责人的高度认可。

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副局长王小刚,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左停,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庄天慧,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马林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项目官员甘琦在会上作发言。

办公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老图书馆3楼   邮编:430079    电话:67868848

COPYRTGHT@2005-2014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 鄂ICP备0503325